2012年7月5日至7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中工作总结会暨委托协议签订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长及团队成员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罗振锋副院长、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梁志业站长、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科教处侯宇心副处长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传达了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与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座谈会主要精神,强调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思想;提出了从研发重大创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效率、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等几个重点入手开展体系工作的要求;介绍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为保持体系活力而提出的“在产业支撑上有贡献、在技术创新上有亮点、在学术地位上有影响、在决策咨询上有权威、在团队建设上有提升和在文化建设上有特色”各项举措。 今年以来,麻类作物高产高效种植与多用途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建立了369工程苎麻园、肉鹅放牧苎麻园,形成了以麻类作物副产品利用为基点、养殖与食用菌栽培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并在张家界、咸宁、萧山等试验站开始示范与培训。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院士,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刘艳副司长先后考察了苎麻多用途技术研发情况,并做了重要指示。 可降解麻地膜在水稻机插秧育秧中的应用,为麻类纤维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找到了有力的契合点。在咸宁苎麻试验站成功举办了现场观摩与培训会,咸宁市、赤壁市及其他各县市的科技局、农业局、农机局等16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农机大户参加了观摩与培训。 此次会议采取大会典型发言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2012年委托协议的主要内容和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和讨论。 会议认为,各团队的委托协议经过反复的修订,围绕体系总任务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为下一步工作把握好了方向。多个团队在苎麻多用途、山坡地栽培等技术研发任务上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逐步体现出了体系在促进不同学科联合协作上的有力推动作用。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岗位专家研究任务与本岗位职责之间关系不清晰、岗位专家与试验站之间关系不清楚、体系任务与其他项目的运行模式的认识不清楚和各团队工作量极不平衡等问题。 会议指出,“三农”问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我国农业发展在由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推进,发展方式由注重粮食安全逐步向食品安全、农业安全、生态安全转变,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体系专家所承担的任务也应该围绕这个基本思路开展相关工作,抓住市场复苏的契机,加强麻类作物新用途的研发以及与企业等技术用户的合作,推动麻类产业升级。体系专家要把握体系运行的模式,紧密围绕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凝练的“多用途”、“非耕地利用”和“固土保水”等几个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年度任务,保障各任务的顺利完成。 会议对麻类体系下半年将要开展的成果汇编、体系机构挂牌、督查团队运行情况和体系年终会议方案等主要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挂牌工作是农业部、财政部对体系机构再认可的过程,督查的目的不仅是看各团队的工作开展情况,更要引起各依托单位对麻类体系工作的高度重视。 与会代表还考察了依托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长春亚麻试验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