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夏威夷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胡晋生访问湛江农垦
  剑麻3种主要病害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烟草疫霉菌对剑麻重要防御酶活性影响
  源自剑麻紫色卷叶病病株新菠萝灰粉蚧
  剑麻病害调查及其主要病原种类鉴定
  从沙丘落叶中分离的伯克霍尔德氏菌显
  Burkholderia isol
  剑麻斑马纹病研究进展
  剑麻斑马纹病研究进展

  剑麻皂素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纤维素酶解法提取剑麻总皂苷工艺研究
  剑麻渣中果胶的提取及性能测试
  龙舌兰节:龙舌兰酒和Mezcal
  剑麻短纤维增强酚醛环保型复合材料力
  龙舌兰和芦荟植物的区别
  龙舌兰有望从酒界进军生物燃料
  果胶酶处理剑麻纤维的工艺探讨及性能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
  剑麻组培苗标准化繁育技术与种植推广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龙舌兰麻
  剑麻地毯的鉴别标准
  广西地方标准《剑麻纤维加工技术规程
  龙舌兰麻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剑麻生产技术规范
  NY-T 1539-2007 剑麻
  Productivity and
  湛垦科研所“剑麻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和
  剑麻快速繁殖
  干态剑麻叶片的研制及其增强高性能板
  剑麻地毯开发
  湛江农垦剑麻粉蚧防治技术成果认定会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经验及模式
  剑麻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
  剑麻叶片自动排叶机和乱纤维回收机研
  大豆剑麻共长相得益彰双赢
   
简述国外剑麻栽培与耕作发展情况
来源:国家麻类产业体系剑麻栽培岗位团队   发布时间:2014-7-23 16:45:48   点击:37422   [关闭窗口]

简述国外剑麻栽培与耕作发展情况

1、分布
剑麻主要产区在非洲和美洲,目前全世界种植剑麻的国家约有20多个,主要生产国有: 巴西、坦桑尼亚、墨西哥、肯尼亚、哥伦比亚、马达加斯加、古巴、海地和尼加拉瓜等。近半个世纪的世界剑麻生产经历了崛起、发展和萎缩的历程,全球剑麻收获面积由50年代初的60多万hm2发展到60年代中期的100多万hm2的高峰,然后下降到90年代的30多万hm2;产量也由50年代初的40多万t发展到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的80多万t高峰,然后下降至90年代的30多万t;但单产由50年代的0.7t提高至90年代中的0.9t,单产提高应归功于剑麻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和高产新品种的开发推广。二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加速了世界各国剑麻业的发展。
2、品种
龙舌兰杂种H.11648。这是坦站经22年努力,以兰剑麻为父本,假菠萝为母本杂交,又与兰剑麻回交而育出的良种,一生产叶600一660片,纤维总产4.2吨/亩,均为普通剑麻的三倍,较抗寒和抗日灼病,但极易感斑马纹病,易受象蜘为害,易感柯罗威叶斑病,不适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种植。
3、产量
巴西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剑麻生产国,虽然在种植规模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其种植技术、加工设备比较落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剑麻产业还处在低谷,年产量增加不大。坦桑尼亚在剑麻种植高峰年代,剑麻纤维年产量曾达23万吨,出口额占全国农业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占国际剑麻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但后来由于资金匾乏,管理不善,加之受尼龙制品的猛烈冲击,剑麻业滑入低谷,麻农无力种植新的剑麻苗,只好改种玉米、向日葵、蓖麻、豆类和烟叶等作物。肯尼亚由于剑麻是其重要的出口物资,经营较好,单产较高。非洲原主产国莫桑比克,前些年由于战乱,剑麻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产量已经降到最低,目前正进行一些恢复性生产。同时,由于剑麻原料基地扩展受严格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与市场扩张同步,产业种植规模、拓展条件和投资时间成为市场平衡的一道门槛。
4、栽培技术
国外剑麻科研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心在东非,有坦噶尼喀剑麻试验站和肯尼亚高海拔剑麻试验站,19世纪70-80年代,在栽培方面,在选择种植材料上,改普通剑麻为H.11648; 在选择育苗材料上,改吸芽繁殖为珠芽繁殖;在栽植密度上,改单行疏植为双行密植;在移苗技术上,改全苗移植为修苗移植;在耕作制度上,改大行间全垦为种植豆科覆盖作物。推荐使用三氯酷酸呐(Na一TCA)、茅草枯和除草定三种除草剂。在施肥方面总结出,对剑麻和H.11648的施肥,应根据土壤、叶片分析资料,因地制宜地按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同时还要采取有机肥配合无机肥的方法来提高肥效。

 上一篇:海南省剑麻主产区土壤养分数据库
 下一篇:中国剑麻产业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自互联网,如发现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赐告我们,我们将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琼ICP备190037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