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走出去,一边引进来,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的航天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太空育种 湛江生根
编者按: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
令人惊叹的是,搭载天宫2号、神州11号“上天”的湛江甘蔗、剑麻胜利归来,目前正在实验室里茁壮成长。在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湛江的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汲取来自太空的奇妙变异,并通过艰苦卓越的筛选和培育,把一个个来自太空的神奇礼物逐步转化成湛江现代农业的革命钥匙。
太空香蕉、太空黄瓜在智能温室大棚内已硕果累累,这些上过太空的蔬果比普通品种产量更大,甜度更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搭载天宫2号、神州11号“上天”的湛江甘蔗、剑麻胜利归来,目前正在实验室里茁壮成长,或将为湛江农垦40万亩甘蔗及10万亩剑麻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12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遂溪县螺岗岭的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航天种植基地,近距离感受太空育种的神奇与奥秘——
走出去:湛江甘蔗剑麻首次“上天”
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发射高峰,而在雷州半岛,湛江农垦的科研团队也如获珍宝般收到了来自太空的礼物。
4月6日,30株湛江土生土长的甘蔗、剑麻组培苗搭载实践10号返回式卫星进入轨道,在真空、密封的状态下培养了15天,这是湛江土生甘蔗、剑麻品种首次进入太空。而在9月15日上天的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以及10月17日成功发射的神舟11号载人飞船上,都搭载了来自湛江的甘蔗、剑麻组培苗。据统计,今年内已有100多株湛江甘蔗、剑麻组培苗分三批次进入太空,为湛江农业捧回了宝贵的航天材料。
在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高洁净的特殊环境下,进入太空的甘蔗、剑麻试管种苗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这些变化将为湛江农垦两大支柱产业带来新的突破。
上天种苗,地上耕种。太空种苗成功返回地球,对于湛江、北京两地科研人员来说,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目前,在太空中存活下来的试管种苗一边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进行继代培养,一边在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进行试验和筛选。太空种苗的实际应用,还需经过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培育。
“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太空种苗确实比普通种苗长得粗壮。但并不是所有太空育种都能产生好品种,甚至从总体上来看,减产、抗病能力减弱等不利于生产的劣性突变或表现得更多。”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强有说,“科学是严谨的,这还得有赖科研团队长期的筛选和培育。太空育种是一种方向和手段,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拿出真正的好品种来说服大众。”
据了解,甘蔗、剑麻产业是湛江农垦两大支柱,但目前却双双遭遇发展瓶颈。近年来,甘蔗品种更新较慢,单产及糖分不断降低,而剑麻各种病虫鼠害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尽快淘汰旧品种,选育优质新品种,是湛江垦区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倾力与航天生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李强有说:“湛江农垦的甘蔗、剑麻种植总面积达50万亩,太空育苗若能提高1%的糖分或1%的出纤率,这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引进来:太空蔬果增援“北运菜”大军
在把湛江甘蔗、剑麻送上太空之前,湛江农垦从外“引进来”的太空种子早已在湛江结出累累硕果。
2014年,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引进并试种太空香蕉、太空黄瓜等一系列太空蔬果,分散播种在400多亩的太空农场里。今年冬天,太空黄瓜等蔬果压弯了枝头,等待着管理人员和游客的采摘。
说起航天品种与普通品种的不同,技术员张光辉告诉记者:“以黄瓜为例,航天品种产量更大,口感更脆,甜度更高,更耐储运。”自湛江农垦集团公司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了航天育种战略合作协议后,不少引进的太空蔬果已培育成功并逐步在湛江地区推广。其中,太空香蕉目前种植面积达200亩,已于今年9月走向市场,并以其高品质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从太空重回大地的蔬果,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奥妙?记者走进智能温室大棚时发现,太空蔬果不仅个头大、茎叶额外粗壮,颜色也与众不同,有着令人惊艳的观赏价值。这些科技含量高的“阳春白雪”,在经过科研人员选育成功后,就会向周边农户推广,带动湛江农户致富。而在李强有等科研人员看来,引进太空蔬果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湛江是北运菜基地,如果能把这些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的太空蔬果推广出去,湛江的北运菜将更加丰富,也将走得更远。”